百草“桃源”,三味沁书屋
“百草园”之于鲁迅,为乐园;“三味书屋”之于鲁迅,为启蒙。童年的伊甸园,草木繁荣,绿肥红瘦,以好奇的眼光去探索植物世界,便是田双幼时最大的乐趣;“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那时的她,对万千植物还是未知,只是拈花沾草,便怡然自得,以一种接近禅意的捉摸去打探奇妙的植物殿堂。“百草园”是田双孩童时期便在心中暗自种下的一颗微小的种子,放学回家后摆弄植物的欣喜、追着大人寻味植物名字的殷切,都是灌溉种子的雨露,童心在生根发芽。
上大学报考专业,田双跟随着最初的兴趣,报考了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开始了自己与植物更深入的缘分。2004年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她想进一步研究植物世界的奥妙,便考入江西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学位和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三味书屋”,是田双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学习的三种不同体味,亦是她将兴趣转化成专业的三味心路历程。其中一味是自觉,一味是自知,一味是坚定。从童年的“百草园”到长大后的“三味书屋”,她始终没有忘却的是自己对植物的喜爱与热忱,那颗“后花园”生长的种子,也在她的呵护与浇灌下,日益茁壮。
砥志研思,匠心求真知
“我认为科研就像是爬山,一步一脚印,一阶一风景。”田双这样比喻她的科研事业。诚然,所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田双的科研路,也是一段“朝圣”之旅。
读硕士期间,田双跟随导师研究分子植物学,这与她本科阶段所学的园林专业还是有些差别,学起来便有些吃力。通过对专业领域书籍的阅读、资料的积累,她逐渐克服了自己对于研究新领域的不安与惶恐,度过了一段艰难的自我调整时期,并开始从容地跟随导师进行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顺利完成了“华南五针松保护遗传学研究”等项目,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她对研究植物秘密的兴趣。在导师的帮助下,田双获得了很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研究植物遗传密码,在她看来,是一件神圣而又幸福的事情。
2013年,田双考入江西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田双师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继续攀登科研的高峰,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三篇,向着自己的科研目标不断迈进。
一个科研项目,从提出想法、申请项目、进入实验、数据分析到最终的文章撰写,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科研立项的灵感来源于平时的细心发现,而研究的每一步,都如同翻越一座高山。在研究植物谱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足以让她崩溃。例如在立项时,从盲目到找到方向的跨越;在实验室对实验的反复推敲和验证;运用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的几近崩溃和苦闷。田双说,这几年,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有时候,会在夜里想问题想得睡不着,睡着了突然醒来,密密麻麻的数据又在脑海中盘旋,这些数据可靠性怎样?如何验证?又说明了什么……田双便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每一次都是在耐心且平静地排除若干个可能因素,攻克下接踵而至的难题后,获得了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突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田双对科研的执着,换来了科研项目的善待。至今,田双已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亚热带地区三种古老植物比较谱系地理学研究”。这是田双基于中国亚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内在因素,对中国亚热带地区三种古老植物谱系的一次深入探寻。以第三纪孑遗植物青钱柳、大血藤和血水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谱系地理学的方法,揭示三个物种第四纪冰期避难所、冰期-间冰期迁移规律以及第四纪不同时期对三种古老植物分布区变迁、群体分化的影响。该项目的结题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中国亚热带植物第四纪分布区变化规律,对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响应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为中国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她主持完成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 “华木莲群体基因组学研究”,2017年又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基因组水平的华木莲种群动态历史研究”。还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沙参属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和“冰期抑或间冰期避难所:山地植物鸡肫草谱系地理学研究”。
硕果累累,言笑晏晏。“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田双在科研道路上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一路,她是孤单的,伏案钻研对冷灯,热闹都是别人的;这一路,她又是快乐的,与自己的兴趣为伴,实验探究运匠心,欣慰是自己的。
玉壶冰心,朱笔写师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田双的科研,成绩斐然。在对科研精益求精的同时,田双在教学上也倾注着满腔心血,兢兢业业,贡献突出。
2007年7月,田双来到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景德镇学院)任教,担任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和园林专科主要课程。在她的课堂上,她注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个知识点和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能充分了解到知识点的个中原由,田双自己也能获取新的教学思路,此所谓“教学相长”也。因为学科特点,田双会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促进对学科的具象认识。她也经常带学生到户外认识植物,采集标本。田双认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能解决更多问题,是对教学的一种提升,在田双的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延伸到更宽阔的领域,她会将学科中的前沿信息与学生分享,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她常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想法,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希望能将这种科研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一直传承下去。
课堂外,她常常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去和学生谈心聊天。据学科的专业方向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提出实质性的建议,提醒学生要了解自身,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目标。
春风化雨,泽沐桃李。在教学上的付出,也让她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2016年年度考核获景德镇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与生化系老师组建 “江西省特色资源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验收通过。
恣意人生,自在享清欢
“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将独行的意义归于生活的本真目的。对于田双来说,随兴趣工作、随性情生活,就是自由自在。世界诱惑那么多,只有坚守住本心,才能一享清欢。在她一心科研的坚守时,也曾因同学事业的成功、物质的丰厚而有过心理不平衡,或因选择的犹豫而陷入纠结,可动摇的心态最终都被她内心的声音给改变,“我不愿意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科研和教学,就是我的乐趣所在,不用去和别人比,做自己就好。”便是她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概括。
工作之余,田双把最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家庭上。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和支持她事业的丈夫,闲暇时间,陪伴女儿读书、培养孩子兴趣,就能让她从获得简单又平凡的快乐。
无论是做科研、做师长、做妻子、做母亲、做同事,她都能营造一片磁场,亮出一道风景。至真至善,至性至情,此为田双博士的人生格调。
童年的“后花园”中长出的花草,正以一种健康的姿态继续生长着,向阳而生,是生命的姿态;和风戏蝶,是生命的惬意。平生无别乐,唯有百草香。田双与植物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着。今后,她还会尝试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去研究更多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在科研朝圣的路上,步履不停。
(作者:李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