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为人师
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晏老师给我讲了一则《论语》里的故事:“孔子让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轮到曾点时,他说,我和他们三个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说,吾与点也。”
曾点这番话,体现了一个读书人对自我价值的选择。在他看来,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来源于平时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中能看到他们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就像刚才论语里的故事一样,有人想当将军,有人想做宰相,而我想做曾点这种人———协‘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好比女娲造人、练铁成钢,为师育人就是这么一种追求进步、追求成长且快乐的过程。”晏老师这番夫子自道的话语,颇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淡泊明志的价值取向和人格魅力。
记得念高中时,读《陈涉世家》,我颇为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豪情壮志所感染,认为好男儿就应该志存高远。今日听了晏老师这一番话,我突然理解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通透豁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能飞多高多远,而在于脚踏实地笑对人生。
“我相信一片草叶不亚于行天的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子和一个鹪鹩蛋同样完美。”诗人惠特曼曾经这样写道。的确,为人师者传道授业和王侯将相指点江山有着同样伟大甚至更加不朽的意义。
嘉言善行润桃李
晏老师以前当过高中政治老师,有非常丰富的授课经验。后来调入景德镇学院思政部执教十余载,期间进修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晏老师兢兢业业,历年学生网上评教为优秀教师。在同行眼里,他本分做人、踏实做事,教学与科研硕果累累;课内谆谆教诲,课外循循善诱,在学生眼里,他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和许多因素做对抗,比如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手机、专业课作业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专注程度。
对于有的人来说,思政课同专业课相比,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菜”。对此,晏老师不以为然。他认为,思政教学往大处说,希望通过教育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今中外,那些事业成功最后因为偏离人生正轨而马失前蹄乃至身败名裂者,大半都是人生观或价值观上出了问题。惟其如此,对于老师而言,平时要多看多听多想,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可与时代脱节。
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肩负起“立德树人”和“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想要帮助学生“解惑”,思政课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古道热肠,温润而泽,博洽多闻,守正不挠”的人。他说:“教学往大的层面上说,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思想从而改变学生命运。往小了去说,就是希望学生获得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知识就是让自己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立足生存。宴功明从事思政教学以来,始终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理念和思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及主动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扩展思政课的空间视域。
谈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晏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自己得要有一桶水,换句话说,你上好一节课,课堂上你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但真正下功夫的还是在课外,课外更多的是思考的过程,看书查阅资料备课的过程。而我不大喜欢那种只自己讲课而让学生陷入被动的氛围,我更喜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而老师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引导作用。每一节课,我都给自己一个标准,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为了使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入心入脑,他力求做到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举办辩论赛、开政治热点讨论课等等,引导学生脱离被动的状态,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政治素养。
“上宴老师的课,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既能提升觉悟,又能获得快乐。”他的学生如是说。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期末考试的监考,一进教室,大伙就鼓掌并且激动地喊:“老师,老师!”当时他以为是学生与他套近乎,就笑道:“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有用吗?”谁知学生们集体摇头:“不不不,老师当年您给我们上过讨论课呢。”他闻言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记得的是以往讨论课上生动活泼的情景。
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到晏老师情不自禁地扬起嘴角。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也只有在他感觉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思想、命运有所改变的时候,才真正符合这个社会对老师们的期待和认可,他才能真正感到自豪。
生而有限知无涯
晏老师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他觉得年轻人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在qq、微信上———人生有限,知识无涯,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去看书。有时候一个多月没有看书,他会觉得十分烦躁,日子过得很虚幻,因为时光在虚度,自己却一无所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晏老师对此深有体会。课内,他喜欢将自己从书中看到的故事或者鲜明案例讲给学生听,从而告诉学生要怎么面对人世间的光怪陆离的诱惑或突如其来的挫折,而不是只告诉学生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课外,看到一本好书,他也时常推荐学生去阅读,往往让学生于润物无声中学到很多教科书之外的东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手机等数码产品横行的年代,碎片化阅读越来越严重,有多少人多久都没有好好体会过纸质书籍的质感,又有多少人泛游在对自己毫无益处的泡沫文字中浪费时间和精力。生活节奏快了,人心也变得浮躁了,在现代,还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泡一壶茶,孤灯独伴品读一本好书呢?
甘做学生掌灯人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在哪些时候让他觉得自己的职业是在做一名春风化雨的老师而不是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冒昧的问题,但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我一直都是一名老师,为学生掌起一盏心灯是我人生价值之所在。”晏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话语里透着自豪,更有他对教学溢于言表的热爱。育人路上,晏老师用心用情,严格要求自己,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业。他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一路相随,像一位掌灯人,引导学生通往光明的未来。
采访结束,告别晏功明老师那一瞬间,从他那坚定的眼神中,我仿佛联想起《论语》中描绘的诗意情景:暮春时节,一群童子穿上春天的服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晏功明简介:
景德镇学院思政部博士讲师。参与2012年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以《基础课》为平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研究”。撰写《孟子“君臣”、“君民”关系主张的渊源再探析》等多篇学术论文。
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一等奖;2009年参加全校青年教师学技能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11年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获得三等奖;2012年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案评选获得三等奖;2017(年作为景德镇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参加全市宣讲;2018年被评为景德镇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作者:沈继鹏、余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