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 时间:2014-04-19 00:00:00   作者:   信息来源:    点击数:66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慎海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他要求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伏尔泰曾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在中国梦振奋中国心、全面深化改革启幕扬帆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促人奋发,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在判断社会事务时所需恪守的道德根基、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人类历史无可辩驳地表明,一个民族,有着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有前途和希望;一个国家,有着全体社会成员认同并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有良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反,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的命运。国家的崛起,经济等有形的物质成果是表象,文化才是深层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核心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

        正因为如此,要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风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全社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抓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的前提下,注重找准价值观建设的着力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之所以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因为践行价值观最基础的主体是个人。一个社会,价值观大量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深处,落脚在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琐碎小事,恰恰是在小事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择善而从、从善如流。

        润物细无声。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生根、融入社会生活,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三个方面着力: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总书记的这一系列要求,具体而微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落细、落小、落实,进而在全社会“扎根”的路径和方法。

        落细,就是要针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别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细节抓起,从习惯养成做起,持之以恒、不断校正。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上,目标要细,要求要细,责任要细,措施要细。只有各种条文规则极具操作性,才不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细节上暴露的问题,也容易发现和解决。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从细节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能让“沙子”影响我们的大业。

        落小,就是不能大而无当,而是要把握价值观传播的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离你我他并不遥远,就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要通过对各种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的传播,让人们真切地感到,在我们这个社会,好人毕竟在多数、正气终究占主导;与其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如你我他身体力行,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重信然诺、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要从具体行为入手,坚守正道、敬业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自觉将爱与善播撒,让向上向善向美的良性互动更多涌现,让核心价值观变成社会主流。

        落小,还需防微杜渐。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在价值观的培育上尤其如此。“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不拘小节、“积于忽微”,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整个价值观的扭曲乃至道德的沦丧。一个社会的风气形成,也同样如此。落实八项规定,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坚持反“四风”,实质也是从小处抓起,倡导社会风气的改善。

        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美好的氛围取决于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重在知行合一。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信用记录,健全征信系统,惩戒失信行为,强化核心价值观内在与外在的约束力。

        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还必须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青少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我们要着眼于青少年成长的生理特点、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价值观。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少年总是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学校、社区中,他们的价值观还不成型,因此家风、师德、社风等对他们价值观的建构极其重要。

        二是领导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树正气必先正官风。这不仅是因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是抵御“四风”的精神之盾,更在于领导干部的言行作为,决定着社会风向。

        三是文化工作者。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工作者培育核心价值观责任重大。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文化人,不仅要“才华馥比仙”,更要“气质美如兰”,始终意识到,自己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崇高还是恶俗,是开阔还是促狭,是平和还是偏激,对全社会的价值观影响巨大。文化应该成为产业,但文化产品不能金钱至上。文化是用来育人的,要用道德能量唤醒社会良知。文化工作者如果放弃了价值自觉,遗忘了社会责任,那就如韩愈所说“琬琰易羊皮”——将绝世美玉去换成了廉价品,将助长全社会价值观的迷失。

        今天如何做一个文化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故友、河北作家贾大山就是一个楷模。据贾大山的学生康志刚回忆,贾大山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用清凉祛浮躁,正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针。希望全社会携手共进,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